郭瑋強的“二次旅程”: 從一個人圓夢到幫一群人圓夢|前海港故事

發佈單位:深圳市前海夢工場運營有限公司發佈日期:2025-08-29

8月26日,前海即將迎來成立15周年。作為內地深港合作最緊密區域,前海已吸引近萬港企入駐在區港人逾萬人。他們為何紮根前海?又在此書寫了怎樣的雙城故事?南方日報、南方+推出《前海“港”故事》特別策劃,聆聽灣區心跳,講述同根之情,有敬請垂注!


9年前剛來前海時,郭瑋強絕不曾想過日後會被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後又成為前海首批登上《福布斯》《胡潤百富》的30歲以下創業精英,更逐漸從一名為自己尋夢的“創業者”轉型為幫一群人圓夢的“引路人”。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仔’,兩手空空來到前海,這裏是我夢開始的地方。”從以前到現在,郭瑋強時常會說這句話。這也讓他心中充滿了感恩情懷,希望透過自己的經歷,讓更多香港人瞭解真正的大灣區,來前海尋夢。

於是,在奮力創業的同時,郭瑋強也大量參與到接待香港團隊訪問前海的活動中。2024年,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成立十年之時,郭瑋強加入其中,希望可以幫助有志來到內地發展的香港青年,為他們提供最好的支持。

“在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今天,大灣區是為數不多能同心同頻的區域。特別是深港兩城,經濟發展程度、地理位置相近,城市產業互補性強,前海則是深港強強聯手的核心區域,將成為未來世界非常重要的舞臺,我希望可以在這個平臺發揮更多作用。”郭瑋強給自己定下了新的未來目標。



“轉換賽道開啟新的職業規劃”

2015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一年後,郭瑋強因受制於香港在製造業供應鏈與產業鏈上的局限,與合夥人帶著自主研發的智能行李箱專案入駐前海夢工場,成立前海隨身寶(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在深圳創業沃土的滋養和前海惠港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很快推出產品、融資成功。更讓郭瑋強不敢想像的是,2018年10月24日,自己作為香港青年代表被習近平總書記接見,“當時的一切我都歷歷在目,至今想起也非常激動”。

感受到國家對香港青年的重視,郭瑋強心中產生了強烈的念頭:透過自己的故事,讓更多香港人在前海尋夢。“我是理工男,以前總覺得把自己的事做好就可以了,但那一刻卻覺得自己可以做更多,有了強烈的使命感”。



此後幾年,郭瑋強的公司協同利用整個大灣區的製造產業鏈,快速發展,先後獲得50多項知識產權及專利,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個人也登上《福布斯》和《胡潤百富》的30歲以下創業精英榜單。

與此同時,他也大量開始參與接待香港團隊訪問前海的活動,包括接待香港特首李家超率隊的特區政府及立法會大灣區訪問團、粵港澳大灣區校友會等,向初來內地的香港青年分享大灣區發展優勢和生活情況。

“這個過程中,前海厚積薄發,支持港澳青年發展的政策逐一落地,早年困擾我們的創業空間、跨境交通、商圈配套、子女讀書等問題全部解決。同時,香港青年對於夢想和出路的想法逐漸改變,不再拘泥於本土擇業就業創業,而是願意尋求新的發展空間,深港融合進入'黃金時間’。”郭瑋強說。

2024年,運營十周年的前海夢工場面向全球招聘港籍管理人才,對港青港企推出“1元入駐孵化、5億組建基金、1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等“1510”升級發展模式,這讓郭瑋強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便加入夢工場,進一步助力對接香港資源和推動港企招商。



“搭建一個屬於夢工場的孵化服務體系”

在前海夢工場,郭瑋強的行程滿滿,幾乎每天都會帶香港團隊來前海參觀,頻密地對接了香港八大高校、兩大園區、五大研究院和19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資助計畫機構,瞭解他們的需求和雙方合作的機會。

“我希望讓更多團隊入駐,但對資質有兩個選擇標準:一是你帶來的必須是一個可以長成大樹的種子。金種子、銀種子、銅種子,甚至普通種子都可以,但不可以是一個爛種子,否則再用心栽培也很難成活;二是要有來這邊發展的正確心態,不能只想著拿補貼,沒享受政策就不開始做。”郭瑋強說。

隨著入駐港創團隊的激增,前海希望給這些香港青年更地道和更貼近的服務,郭瑋強便幫助對接不同領域資源和搭建夢工場生態夥伴。在這裏,他更深入地接觸和瞭解到深港科創融合的痛點。

比如,許多港澳團隊懷揣技術卻難接地氣,內地孵化載體慣用的模式已無法滿足其需求。再如,由於初來乍到,一些初創企業找不到好的供應商,常因踩坑劣質第三方服務而延誤發展。

為此,他希望去打造一個屬於前海夢工場全新的孵化服務體系,“這個活不簡單,而且可能要經歷‘試錯’,但我覺得非常有幸可以參與其中”。



目前,他正帶領團隊籌備“夢工場生態夥伴合作計畫”,擬在8個領域各招募6-8個性價比高、服務品質好的供應商,讓創業團隊可以放心和便捷的找到合作夥伴。“比如,專業服務領域就包括法律、知識產權、稅務、財務和人力資源等,在前海找不同的供應商”。

同時,他運用了“分層孵化”機制,給產品未成型的團隊嫁接產業化資源;為驗證市場的企業對接測試場景;向成長期專案引入融資和戰略夥伴。這些方法都很快見效,近一年來已有近200家港澳企業在前海紮根,前海夢工場企業入駐率超80%。

“我以前在臺前,在聚光燈下;現在是幕後,我想讓前面的人發光發亮,發揮出好的成績。”如今,最讓郭瑋強高興的事之一就是聽到他引入或服務的香港團隊又研發出了好的產品或又拿到一筆大額融資,而他自己的新目標則是,儘快完善前海夢工場創新創業生態圈,培育出獨角獸企業,讓前海成為大灣區城市群的創新共同體樞紐。